zhaosf,找私服,zhaosf.com,新开传奇网站,www.zhaosf.com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农家资讯 正文

重庆巫溪:大山深处产业花开

作者:92P小李发布时间:2020-9-1 0:06:55文章来源:网络收集


巫溪县酒泉村的村民正在分拣脆李。 巫溪县委宣传部供图

一颗颗硕大饱满的李子挤作一团,高挂枝头,在叶子的掩映间露出半张被露水打湿的脸蛋,烈日给青绿的果实表皮镀上一层金色光泽。七月的光线有些灼眼,陶家平微微眯起了眼睛,他的目光投向远处漫山遍野的李子树,内心盘算起今年李子的产量。

据了解,目前酒泉村拥有3700亩青脆李,年产量达1000吨,年产值高达1000万元,酒泉村397户农户在青脆李产业的发展中实现脱贫增收。但在十年前,酒泉村年人均收入不足1300元,其所在的巫溪县更是重庆最为贫困的区县之一。

2014年底,新一轮建档立卡时,巫溪共识别出贫困村150个、贫困人口8.6万人。五年来,巫溪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县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截至2019年底,巫溪累计实现150个贫困村销号、减贫10506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65%。今年2月,巫溪县退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在脱贫攻坚决胜年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耍耍果”变“摇钱树”

青脆李带酒泉人走上脱贫之路

2010年,酒泉村年人均收入不足1300元。

酒泉村地势偏僻,山石遍布,放眼望去难以找到成片的农田。早前,酒泉村的村民们就在这样的土地上苦苦耕种,艰苦的自然环境加之村里80%以上的青壮年常年外出,让村民深知穷滋味。

转机源于2009年开始的青脆李试种实验。当时,村干部周邦学和酒泉村全体干部经过多方调研,考虑到村子的自然条件和种植传统,决定栽植青脆李。但那时村中反对的声音很多,在村民眼里,青脆李是“耍耍果”,种李子是赔钱买卖。

面对质疑声,村干部周邦学没有退缩,从2009年开始,周邦学和酒泉村全体干部展开了长达六年的试种实验。6年间,酒泉村通往外界的公路得到翻新硬化,与此同时,村“两委”注册成立了青脆李专业合作社与“酒泉青脆李”品牌,硬件基础设施的发展和市场化运作模式的推动让村里的干部们对青脆李产业发展更加有信心与底气。

看到村干部的决心,陶家平也鼓起勇气,当上了首批“吃螃蟹的人”。他率先种起了青脆李,成为酒泉村脆李产业发展的领路人之一。

“现在的农民,不能只顾埋头种地,要学会抬头观天,要想好自己的项目,想好自己的品种。”陶家平的脑海里依旧浮现着2014年在重庆培训学习时,老师说过的这句话。他从酒泉村贫瘠难耕的土地上抬起头,放眼就望到青脆李广阔的市场前景。

努力付出总会有回报,这天,在自家李子收购点,陶家平将这一季卖青脆李挣来的钱整整齐齐地码在桌上,足足有8万块,看得其他村民直了眼睛愣了神。也是这一年,陶家平所在的酒泉村2组40余户村民全都种上了青脆李,陶家平笑称“就像一夜之间长出来的”。

如今,酒泉村成为巫溪县青脆李种的植教育基地,“酒泉青脆李”品牌也成为了巫溪县最响亮的名片之一。青脆李订单走出深山,络绎不绝地走向重庆、湖北、上海、福建、山东等各个省市。在2017年,“酒泉青脆李”品牌获得了全国李子金奖。

“以前我们家种土豆、玉米,一年的收入才5000块不到,现在种了青脆李后,一年收入将近9万,日子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周德美感叹道。靠着青脆李,从前的建卡贫困户都脱贫销户,过上了好日子。

曾经的“耍耍果”到现在的“摇钱树”,青脆李带酒泉人走上脱贫之路。据统计,到2019年,酒泉村李子专业合作实现总收入600多万元,盈利35余万元,帮助包括81户贫困户在内地210户农户户均增收20000元,助推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

木龙村家训上墙。罗嘉 摄

“雨天两腿泥”变“县城后花园”

蜜柚产业带动全村实现稳定增收

71岁的胡述奎站在重庆巫溪凤凰镇的一处观景平台,极目远眺,山间一片蓊郁苍翠之中,点缀着红墙白瓦的房屋,错落有致,这就是木龙村的崭新面貌。因为距离巫溪县城仅有10公里,木龙村被当地居民亲切地称为“县城的后花园”。可曾经的“后花园”环境问题严重,满眼可见乱放的柴草、乱堆的粪便和乱排的污水,“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

2010年退休之前,胡述奎当过村干部、电站厂长、乡党委副书记、乡人大主席。66岁这年,他被返聘为木龙村支部书记。胡述奎是木龙村土生土长的人,之前又一直在基层工作。再次上任的他,面对村里严重的环境问题,很快投入到对家乡村子的改造之中。

“要想富,先修路”,胡述奎开头一件事就是将村里年久失修的道路好好整修一番。3年的努力,新修出村级公路2.7千米,扩宽6米以上公路12.7千米,整治田间道路15千米。

路修好了,站在宽阔的大马路前,胡述奎又动起了脑筋。“过去村民自己盖的土屋,屋顶上乱堆乱放着柴草,极其不美观。”在改善村民居住条件的同时,让整个农村变得更美,成了他细细琢磨的事情。

2014年,木龙村争取到了巫溪县的一个危旧房改造项目。开始,村里统一采购来青色的房瓦,可房瓦青树林绿,看上去稍嫌重复。为此,胡述奎四处走访考察巫溪县多个乡镇的农民新村,最终敲定景德镇红瓦来盖新房。他的巧思赢得了乡亲们的支持,造就了木龙村“万绿丛中一抹红”的优美景致。

村里的居住条件、交通条件都改善了,但胡述奎还是闲不住。木龙村要成为县城名副其实的“后花园”,他觉得还必须搭上巫溪脱贫攻坚工作的“快车”。

这趟车要怎么搭得上?胡述奎给出答案:开展垃圾分类、集中处理、家训上墙等方式,大力加强乡风文明建设。

“木龙村结合本村实际,采用每姓一家训的方法提炼、编制、悬挂家风牌,互相敦促提醒,增进乡亲邻里的亲情和涵养好家风的热情。”凤凰镇副镇长傅明名说。

“我们这屋里屋外都搞得利利索索的,日子越过越美丽了。”村民说。以前,村子又脏又乱,外地姑娘们都不愿嫁来;如今,离开村子的人回来长住了,外地游客也来村里转,县城的“后花园”越来越像样了。

好乡风有了,下一步就是发展产业。为了巩固脱贫成果,木龙村依托地理环境优势,建立稳脱贫长效,通过“合作社 农户”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琯溪蜜柚1800亩,带动全村412户实现稳定增收。

“43000株美国红枫,10000株各类花草、2000株行道树……蜜柚产业完全成型以后,我们还要借助花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确保全村能脱贫,脱贫以后稳得住。”胡述奎说,只要自己身体条件允许,未来他还要跟乡亲们一起,让木龙真正成为巫溪的“花果山”。

张余国在自家农家乐的阳台眺望茶山村的美景。罗嘉 摄

“穷山沟”变“美丽田园”

农旅融合 村民转型脱贫

“九山微水一分田”,山大坡陡、沟壑纵横的红池坝镇是巫溪县最偏远的乡镇,紧邻红池坝景区,茶山村就坐落于此。该村地形以山地为主,境内山大坡陡,立体地貌明显,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1亩。近年来,红池坝镇按照“农旅融合、旅为龙头、农为基础、交通先行、党建保障”的发展要求,依托红池坝景区大旅游,带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从而实现群众稳定脱贫。

“以前红苕、玉米、土豆是村里的主要经济作物,就是大家俗称的‘三大坨’。”红池坝镇镇长唐庆说,以前这里是穷山沟,想依靠传统农业产业致富几乎不可能。

如何打破传统?

“这上面就是红池坝景区,距村里只有20公里。”唐庆说。“巫溪‘一纵一横’骨干道路全线贯通后,红池坝到茶山村车程不到20分钟。以后上山观景、下山吃住,错位发展,潜力巨大。”

“要想农旅融合,首先就要解决土地零碎破散、难以管理的问题。”茶山村村支书彭亮说。2019年,由村集体牵头按照“确权不确界”方式,将土地整体流转,有效破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难、产业规模标准上不去等问题,流转土地1200余亩,建设标准化果园400亩、茶园370亩、中药材基地430亩,建立“农户保底收益 劳务派工 收益分红”利益链接机制。

土地可以挖开,传统的思想怎么打破呢?

“地流转出去种茶种花,以后牲畜吃什么,人拿什么糊口?茶山村打造农旅融合之后,大家问得最多的问题。”张余国说。要让全村有干劲,大家都要改变传统的思想。2018年底,村里开办了乡贤民德堂,组织起一批有德高望重的老人来为村民做思想工作,而年近七旬张余国就是其中一个。

张余国是一名乡村教师,有着30年教龄的他是村里的老前辈,“很多村民都是我之前的学生,有些村民不愿意配合工作,我就跟镇长去做工作,告诉他们旧脑筋要改改了,一定要配合村里的工作,不能拖了茶山村发展的后腿。”

“不过说再多,都没有实际行动有说服力。”不仅做思想工作,张余国自己开办起了农家乐。从开业到现在,他家的农家乐接待了几拨客人,有开州过来的,也有重庆主城过来的。“村里有帮扶政策,自己投入了四万九千元,农家乐开起来,自己收入有增加,也让村民看看实际效果,两全其美。”张余国说。

目前村里已建成云中客栈、“森林人家”示范户10户,启动15户星级农家乐建设,去年,茶山村被纳入重庆市乡村振兴试点村,2020年以茶山村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红池云乡国家3A级景区创建成功,如今,茶山村乡村旅游品牌越来越亮了。

标签:无双传奇私服西安西瓜采摘仙女山采摘传奇私服漏洞服超级贵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