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和肉牛
作者:92P小李发布时间:2021-3-2 1:56:10文章来源:网络收集
民和肉牛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民和历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先民们已在此繁衍生息。秦汉以前为羌人所居,西汉时纳入中央政权版籍。自周秦以来,随着羌人游牧民族逐步定居下来,在长期的狩猎过程中就将野生动物驯养成为家养动物,牛逐渐被驯养成为生活资源。从战国时代开始,中国即进入封建社会。由于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河湟地区,羌人由狩猎、畜牧转到农业。清朝二百多年,由于清王朝政治上腐败,煽动民族间相互仇恨,迫使甘肃回族人民离开了自己可爱的故乡,走上背井离乡流落他乡的苦难历程,于1879年定居于民和。由于他们精于养牛,牛成了这里的主营畜牧业。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养牛数量不仅有了发展,牛的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以牛为耕畜的畜牧业规模越来越大。
民和肉牛是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特产。民和肉牛既保持了秦川黄牛体型大,繁殖率高、肉质好的特点,又发挥了中国西门塔尔牛的耐高寒、耐粗饲、寿命长、适应性强的优势,而且具有红白花色特征的肉牛群体。民和肉牛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民和地区原始的养牛业品种以内蒙古小型黄牛为主,以役用为主,产肉、产奶性能低,繁殖性能强。为了改良原始品种,提高生产性能,民和县从上世纪50年代引进秦川黄牛种公牛与当地黄牛杂交改良为秦杂一代黄牛,90年代引进西门塔尔牛冻精与改良后的秦杂一代黄牛进行级杂交。目前,杂交改良后的“民和肉牛”既保持了秦川黄牛体型大、繁殖率高、肉质好的特点,又发挥了中国西门塔尔牛的耐高寒、耐粗饲、寿命长、适应性强的优势,而且具有红白花色特征的肉牛群体。生产区域涉及全县22个乡镇312个村,饲养量达2万余头,逐步形成了“民和肉牛”群体。
2013年,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申报的“民和肉牛”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东部和南部与甘肃省毗连。东北与甘肃省永登县、兰州市红古区隔大通河相望,东与甘肃省永靖县接壤,南隔黄河与甘肃省积石山相对,西、西北及北与本省循化县、化隆县、乐都县毗邻。地理坐标东经102°26'~103°04',北纬35°45'~36°26',县境南北长69千米,东西宽32千米。海拨最高4220米,最低1650米,平均海拨高度2100~2500米。年均气温7.9℃-8.1℃,年降水量350-650毫米。为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全县设22个乡,全县土地总体面积 189344.42 公顷,其中:耕地面积为42937.51 公顷、牧草地面积为 59403.92 公顷。民和肉牛以我省民和县为主产区,养殖分布在民和县全境。